海上远眺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
在刘公岛丁公路东段向阳坡上,矗立着一栋漂亮的二层小别墅,它位居高处,面朝大海。高耸的烟囱、红瓦坡顶屋面、白色墙柱外廊以及拱圈门造型,无不散发出浓郁欧式建筑韵味,在绿树掩映下熠熠生辉,与刘公岛蓝天碧海相互辉映、相得益彰。不过,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别墅,而是上世纪英国海军驻华舰队司令的避暑楼。百年已过,浮华褪去,其来龙去脉如何?有着怎样的故事?本期《刘公岛百年建筑》为您作以解读。
竣工不久的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
为争夺殖民地与海外市场,称霸世界的英帝国自18世纪以来,先后建立了大西洋、地中海、南非、东非、海角、东印度、西印度、北美、太平洋、中国等10支皇家海军舰队。其中,中国驻华舰队是1864年从东印度舰队分离出来的,该舰队在英租威海卫时期往来于刘公岛、香港、上海之间,活动范围主要在东南亚和中国、日本海域,总部设在香港。
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以及门前的路
1920年左右,是英驻华舰队最鼎盛时期,此时拥有1艘航空母舰、6艘巡洋舰、1艘潜水艇供给船、11艘潜水艇组成的第4潜水艇分遣舰队、14艘驱逐舰、单桅帆船和炮艇,实力位居英国皇家海军第三大舰队。驻华舰队最高长官为舰队司令,也称总司令,理应由海军上将担任。但实际上任职的大多是中将,即便是临时代理者也是少将军衔,在英租威海卫时期,驻华舰队司令是官阶最高的。
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
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现貌
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建于上世纪20年代,建设之初并非司令避暑用房,而是英国皇家海军刘公岛基地工程师住宅,此前舰队司令避暑驻地为龙王庙。1930年后改为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期间的官邸。此处相较于龙王庙,位于向阳高处,临海而居,远望海面一览无余,设施齐全,宽敞舒适,的确是个避暑疗养的好住处。在1939年欧战爆发前,驻华舰队司令每年都要随舰队来刘公岛消夏度假,大都居住在此,因而被当地人称作“将军别墅”。
避暑楼建筑总面积为527.9平方米,独立式院落布局,主体楼为二层砖石结构,四面坡顶,覆盖红色石棉瓦,东侧和后侧有附属房围合;建筑外墙体为石材、青砖砌筑,门窗洞口多为“八”字形,全部为木质;建筑东、西、南三面设围廊,平面布局基本对称。
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现貌
在这栋欧式别墅里住过很多著名的英国将军,珀西•诺布尔便是其中的一位。
珀西•诺布尔是英国海军上将,他出生于1880年,1955年去世,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他的贡献主要是组织、训练和发展了英国反潜部队,为反德国潜艇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其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“大西洋海战”——德国同英、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经历的世界战争史上时间最持久、场面最惨烈的大海战。
英国海军上将珀西•诺布尔
德国为摧垮英国运输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,骚扰英国的海上贸易,以U型潜艇施展“狼群”战术,利用夜间在水面下发起攻击,迫使英军声呐探测系统失效,飞机也难以实施有效攻击,不仅对客轮、货船威胁巨大,就连战列舰,甚至是航空母舰同样也能被击沉,“狼群战术”的群体攻击特性一度让英方束手无策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珀西•诺布尔
珀西•诺布尔认为,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必须增加护航舰的数量,并且不断扩大护航范围,为此他主导组建大型护航舰队,同时提高对武器的研发利用,研制出能有效用于反潜探测的雷达与相应的反潜战术,尤其是研发了潜艇探索器后,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潜艇到达的时间,从而变被动为主动,让英国海军很快就取得了歼灭德国三个王牌艇长的辉煌战果。最终迫使德国海军700艘潜艇全部浮出海面,向英国投降,长达五年的大西洋海战结束。
珀西•诺布尔与夫人在刘公岛
新中国成立后,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房一直由驻岛海军某部管理使用,曾用作部队招待所。2006年,该建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。2012年,刘公岛管委对其进行修缮,恢复其原始面貌。
时光荏苒,岁月变迁。刘公岛上的历史建筑不仅见证了威海曾经的沧桑岁月,而且都刻满了岁月流转的故事,蕴藏着饱满而鲜活的历史记忆,成为威海特有的文化符号,也给威海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意蕴,承载着每一位威海人难以割舍的历史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