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洋海军章程》规定,北洋海军设提督一员,择威海卫地方建衙或建公馆办公。总兵以下各官,皆终年住船,不建衙、不建公馆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在海军公所西200米处的向阳坡上,北洋海军依照安徽巢湖汪郎中村丁汝昌故居布局,建设了提督丁汝昌的寓所,民间又称“小丁公府”。
1895年的丁汝昌寓所(红箭头处)
寓所建筑为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布局,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,包括主体建筑和前后花园三部分。由于建在高处,视野开阔,刘公岛军港尽收眼底。
丁汝昌寓所前花园现状
丁汝昌铜像
前花园正中迎大门处,矗立着高3.80米的丁汝昌铜像,面朝大海,手捧兵书,若有所思。陆军出身的丁汝昌,闲暇时间手不释卷,虚心好学,深得部下信任和尊重。前花园东西两侧各筑六角攒尖凉亭,后毁于战火,1989年在原址上复原。
丁汝昌寓所原六角攒尖凉亭
英租时期的寓所庭院入口
寓所主体建筑为清代举架砖石结构,分为左、中、右三跨院落。中跨院有正厅、东西厢房和倒厅,分别为丁汝昌卧室、客厅和书房等。东院为侍从住房,西院为家眷住所,均为前后两进。院内西北角有丁汝昌亲手栽植的一株紫藤。刘公岛上花草种类繁多,丁汝昌当年为何独偏爱紫藤,亲手植下一株在其卧室窗外?一说为紫藤在丁汝昌老家安徽庐江最为常见,常年漂泊在外的他,借紫藤表达怀乡之情;一说为紫藤枝干遒劲,花叶亮洁,凛然正直,丁汝昌意借紫藤明志,尽忠报国。
提督手植紫藤
1988年,丁汝昌寓所刚开放时候,紫藤主干高2米、直径达20多公分。当时树干的顶部已有枯死部分,但它的生命力很顽强,在主干周围又长出了许多新的藤枝,成了一棵很典型的“子母树”。并且这株紫藤还曾有恩于岛上人家:在饥饿年代,由于粮食奇缺,每当紫藤花开时节,岛上百姓便来摘取紫藤花食用,吃法和槐花一样,把花洗干净,和上点面,制成菜饼或菜团可用来充饥,味道十分清香,它帮助不少人度过了难关。
这株紫藤每年五月开花,花期为20多天,每当紫藤花开,花繁叶茂,流芳吐艳,清香四溢。
丁汝昌使用的床榻
寓所建成后,丁汝昌与家眷在此居住达六年之久。甲午战败,日军占领刘公岛,将寓所陈设洗劫一空。
英租时期的寓所正门
英军租占刘公岛初期,将丁汝昌寓所改为海陆军联合俱乐部,为来威避暑的英军军官提供休闲娱乐服务。后来,由于进岛的陆军减少,该俱乐部也被称之为海军联合俱乐部。又因服务对象主要是军官,故亦称英海军士官俱乐部。
英租时期寓所正门东侧旧貌
一战结束后,来威舰队规模不断扩大,原有建筑已不能满足需要,1920年前后,英海军增建了部分平房,改建了寓所最前排的门脸房,增加了开放式长廊和立柱式三角门楣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丁汝昌寓所被驻岛海军作为营房使用。1985年划归地方管理,恢复了原貌,辟为丁汝昌纪念馆。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