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商别墅旧址
建造年代:1934-1936年级别: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:据威海卫管理公署土地登记档案,别墅所占地块由英人托爱克( Solomon Ezekiel Toeg)1921年和1922年分两次购买,1933年9月30日转让给威尔金森(Edward Sheldon Wilkinson)。这组建筑大大小小共有5栋,45间房,总建筑面积为957平方米。其中南、西侧原有两栋门房,现已拆除。南栋主楼占地287平方米,主要用于对外包租。背面附楼也是一栋二层小楼,取中文名为“石庐”,主要为威尔金森自住,同时部分为伙房、仓储及用人所用。西北侧附楼为四面坡平房,占地160平方米。在北侧二三十米处还有占地1.6亩的花园,花园套有围墙,大门为圆形。房屋建成后,主人每年夏季来威避暑。1947年国民党进攻威海卫时又将部分门窗拆去修筑碉堡,房屋遭到严重破坏;1951年驻威海军某部接手管理使用;1990年代在此设立海军职工疗养院;2000年代初进行了修缮。现主楼为高档客房,附楼为该院办公用房。
威海卫学校旧址
建造年代:1903年级别: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:威海卫学校由英国基督教徒赫伯特・莱纳德・比尔(Hebert Leonard Beer) 创建于1901年1月,为寄宿式预科男校。成立之初,校址设于刘公岛上,只有一间校舍,4名日间生。1902年12月,通过发行“威海卫学校债券”等集资金,在黄泥沟村海崖购地14.89亩,建起能容纳40到50名学生的一座新式校含。1922年,中英交收威海卫谈判在威海举行。威海的前途未卜,不仅影响到外商的资金投入,而且也影响到威海卫学校的生存;1925年秋,学校改作东山饭店,一方面接待来威西方游客,一方面为来威避暑的欧洲学生举办短期旅习班;新中国成立后,为驻威海军某部管理使用;因年久失修,2014年政府投资进行了维修。现存建筑占地1500平米,平面呈“品”字形,石木结构。主体建筑坐北面南,共两层,并拥有附属建筑7栋,其中位于西则的两栋1980年代倒塌。
德盛作坊楼旧址
建造年代:1932-1935年地址:市区宝泉路2号级别: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:德盛作坊由威海卫西郊大岚寺人刘松亭开办于1920年。主要承建民用、商号和码头区各项建筑工程,还经销水泥、木材、砖瓦等建筑材料,开办木材加工厂、水泥瓦厂、绣花厂,兼营房屋出租业务。德盛作坊楼房是由俄国工程师设计、德盛自行施工的。院内建有假山、鱼池、洗澡间、车库。主楼三层,附有地下室,顶部设3处露台,建筑面积约400平米。该房建成后,刘松亭用作私宅,全家老小居住其中。新中国成立后,改为威海市委机关办公楼,后来为环翠区人大机关办公用房,底层现为环翠区档案馆库房。
意商别墅旧址
海星学校旧址
官方微博
官方微信
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803号